嘉绒藏族服饰——男子服饰

旦真罗尔伍

摘要:丰富多彩的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嘉绒藏族男子服装最大特点是袖长、宽大、无扣,穿着时用一绸带束于腰间。嘉绒藏族女子服装色彩鲜艳,品种繁多,与其他藏族地区的女子服装有较大差异,是藏族女子服装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嘉绒藏族 服饰

      嘉绒藏族主要分布在大小金川流域一带,包括阿坝州马尔康、金川、小金、黑水、理县、汶川、黑水以及甘孜州的丹巴一带。本区处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的边缘,气候温湿,季节分明,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这里自古就是藏与汉、羌等民族的文化结合部,文化呈现多样性、古老性的特点。


嘉绒男子

      丰富多彩的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嘉绒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着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一、男子服饰

      嘉绒藏族男子服装最大特点是袖长、宽大、无扣,穿着时用一绸带束于腰间。男子服装用料考究,穿着方便、宽松大方,具有多用功能。嘉绒藏族男子服装主要由帽子、袍子、藏靴、饰物等几部分组成。


嘉绒男子

帽子——帽子作为防护头部功效的用具,藏族人民在其功效的基础上,用金银珠宝点缀成头饰,既实用又美观。与其它藏区一样,嘉绒地区帽子种类繁多,按季节,春、夏、秋多戴博士帽或金盏帽(又称“四耳帽”),冬天多戴狐皮帽。帽子用料考究,均用名贵的狐皮、金丝缎、绸缎、呢子等精制而成。按特性可分成普通帽,艺人帽、僧帽和牧人帽等;依样式,又以四耳帽、狐皮帽、礼帽和羔皮帽等为主。

四耳帽——四耳帽因帽体有四个耳朵而得名,也称金毡帽。该帽在安多地区多被城镇和农区妇女戴,男人也戴,但帽体细微之处有所分别。男式四耳帽呈筒形较圆又有点高,而女式四耳帽帽体稍呈椭圆形,帽筒较矮,四耳帽的形体巧妙,帽筒下缘分布四个对称的“U”形耳翼,翼多以黑色呢绒为料,讲究色泽,多以水獭或其它珍贵兽皮毛丕为料,帽筒体外绕有金丝缎,形成规则的环状卷叶纹,水波纹等,因帽体高雅、美观,属帽中的高档层次,如今该帽的色泽及形体变化多样,普及全藏区。

  

狐皮帽

狐皮帽——此地狐皮帽的样式与其它藏区狐皮帽几乎相同,但又呈现出多样的地方特色,农牧区间的差别尤为明显。农区多将一张狐皮分成左右两半,可做成两顶狐皮帽。帽筒高为一尺左右,料以黑色为主,顶口皱褶成簇角,总体呈钟形,下口续以狐皮,上翻后戴用。牧区多将一整狐皮整张做成一顶帽子,与农区狐皮帽不同点为帽体高大,顶口不皱褶或圆顶形各异,帽顶自然垂于脑后。但有些地区干脆将整张狐皮简单加工后,自然地包缠头部,狐头、尾及四肢系脑后,狐的尾部自然垂耳后一侧肩,看上去颇感活狐盘于人头之威。狐皮帽属冬季用帽。
礼帽——礼帽为牧民常戴的帽子。藏式礼帽与其他民族的礼帽有所不同,帽筒体两侧与对应的帽沿有一按扣,可随主人嗜好上卷帽沿扣住后戴用。
羔皮帽——羔皮帽流行于牧区,牧民选用最佳的纯色羔皮制作,造价便宜而帽体又形式多样,特点是帽筒矮小,下沿续以与帽筒等高的羔皮,多将羔皮向上卷起或后开口类狐皮帽样戴用,帽筒用料依各自喜好,不很讲究。
袍子——根据季节不同分夏装、春秋装和冬装。有氆氇袍、毛料袍、羔皮袍、羊毛袍等。
氆氇袍——氆氇袍有的仅以氆氇料制袍,有的则加以布面,常见的有纯黑、纯白、紫褐各色。男袍多穿紫褐色的,与寺院阿卡、尼姑穿的袈裟颜色相似。
毛料袍——毛料袍是藏族的传统毛纺织品,它以羊毛和牛毛为原料,制作方法是先将羊毛弹梳后用纺缍手捻成线,然后用木梭织机织成。一般幅宽20多厘米,颜色有白、黑、蓝、红、赭、青等。其品种很多,纹理精细紧密,质地柔软。藏族传统的手工羊毛织机是一木质框架,安装有分径木、脚踏提综装置等,操作时手线并用,但无筘,无卷布轴。相传,其自织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羔皮袍——羔皮袍为羊羔皮加工制品,外加面料缝制而成,多视为礼服。依其颜色的不同,分为白羔皮袍和黑羔皮袍,如今将黑色羔皮袍视为珍袍。羔皮袍又按毛的长短、卷曲程度和皮质的优劣,被分成若干等级,所制衣袍多用同等级,一件中等羔皮袍,一般用40余张羔皮。羊皮藏袍。可分为山羊皮袍与绵羊皮袍两种,农区妇女多穿山羊皮袍,具有宜裁剪、轻巧、柔软和美观等特点。绵羊皮因季节不同而皮质有差异,故被分成冬、夏和秋季绵羊皮。羔皮袍为藏区普遍穿用的皮制品,制作衣袍时对皮质加工程序很有讲究,方式也各异,其中生挖成的皮质最具柔韧性,耐磨擦并可充当雨衣,属皮袍中最具魅力的一种。
羊毛袍——羊毛袍只是棉花改为羊毛、短状改为长袍,故为绵羊毛夹心制作成的袍装,制作方法相同。特点是穿着轻巧、保暖,活动自如。
裤子——裤子特点是比较宽大,穿时上半截被袍子遮住,下半截被靴子罩住,只露出中间一段,因此装饰较少,但用料和选色都非常讲究。节日盛装一般用白色、红色、黄色丝绸为原料,也有用黑色、咖啡色灯芯绒作面料的。
藏靴——藏靴可分为传统靴子和一般靴子。传统靴子,精美华贵,用多层素色牛皮做底,黑色牛皮做帮,靴筒用红色牛皮做面,毡子做里子,靴鼻梁则用红色牛皮嵌成细条作点缀。一般靴子朴素大方,单层原色牛皮作底,黑色牛皮做帮,靴筒用本色獐子皮或麂子皮,筒口用天蓝色布料或黑布连接,靴鼻梁用红色牛皮嵌成细条,用手工编织的细彩带系鞋口。
饰品——男子圆耳环、长耳环  男性圆形耳环,有以金、银、铜制成的几种,上面还有镶以珍珠、玛瑙或绿松耳石的。在藏戏中一般是男性佣人、管家、卫士、牧民等角色戴用。另一种男性角色所戴的长耳环,以大粒珍珠和绿松石分节穿制而成,一般是有知识、有地位的官员和贵族所戴。
吉祥结——吉祥结是喇嘛的祝福,每当你进入寺庙,常看见从庙里出来的百姓,脖子上系着一条鲜艳的彩带,是活佛系上打的结。那是喇嘛对俗人美好的祝福
       每个人颈项上和系在脖子上的吉祥结,有黄、蓝、红、绿等几种颜色,成两个连接的三角形。这些五彩的布条,经喇嘛、活佛打的结,念经开光,就注入了神佛的法力,成了喇嘛赠送俗人礼物和护身符,是活佛、喇嘛对你美好的祝福与护佑。每当信徒向喇嘛、寺庙上功德、宝物,客人拜访,临走时他们都会口念佛经给你系上一条鲜艳的护身符“项得”,祈祷神灵保佑你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其实这是一条通天的护身法宝。
护神盒——是藏族同胞身上佩戴的一种圣物,也称护身符或护神盒。它之所以能成为藏族人民的护身符,是因为这个盒子里装有经活佛净点过的舍利、金、银等360种各类珍贵宝物,可以避魔驱邪,防止鬼怪和不净之气染身。护身盒有方形、圆形、菱形和扁圆形之分,质地以金、银、铜为主。盒面上雕刻有吉祥图案,并嵌有红珊瑚和松耳石等。护身盒的左耳上拴有数根彩色吉祥结,盒内装有菩萨像和经文等,有求一生健康平安的寓意。
戒指——手指一般佩戴用金银制作的戒指,金戒指多为圆形或方形,方形戒面上雕刻有花纹图案或嵌有翡翠、珊瑚等装饰物。银戒指多用手工雕琢而成,做工精细,各种花纹、图案栩栩如生。也有在戒面镶嵌珊瑚、翡翠等装饰物的。
佛珠——是藏族不离手的宗教饰物。佛珠有一百零八颗,用线绳穿连起来,既可以戴在颈上,也可以挽于手腕。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广大藏族农牧民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身佩或为佛像、或为经文、或为“舍利丸”的“护身符”,并装入精致的佛盒或珍贵的呢革包中,佩于系于颈上,以求随时得到佛的护佑,避免灾祸。它同时也成为一种颇具藏族特色的装饰品。
针线包——针线包分皮质和金属制品两种。皮质针线包长约十厘扁圆形,下端为尖角形,内用牛皮作套,外镶绸缎或黑色布料,有的还用彩色丝线绣有各种花纹图案,与旧时汉家妇女的针线包相似。金属针线包,分银质、铜质等数种。有的长达十五至二十厘米。通常上端呈斧牙形,下端具三个圆角。除通体楼刻花纹图案,并镶嵌各种名贵珠宝外,下端的三个圆角上,以三条金属丝链连续系两层金属吉祥结图案,或一层吉祥结,一层流线型圆坠。如此层层下垂,有的长达三十厘米,一直垂到膝盖处,不仅异常美观,走起路来可闻“哗啦哗啦”的响声。如果说皮质针线包是半实用半装饰的话,这种金属针线包则完全成了一种装饰物。
火镰——火镰内为皮质,外以金属镶面,其外形像把菜刀。但这种藏式火镰,通常比钢材好,火花更好。尤其是那个扇形盖子,不仅特别宽大,而且镶有各种金属花纹图案。有的还嵌有珊瑚珠、松耳石等。装饰得异常华丽,远看象一只绕身飞舞的彩蝶。当地藏家的火镰内,常装从一种叫“噶撒”的植物上采集下来的状似蒲绒的引燃物,以代替火纸使用。解放后,因牧人普遍用火柴引火,这种火镰除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有时作为备用引火工具外,已事实上成了一种装饰物。


藏刀
藏刀——藏刀是藏族人民随身携带之物,它既是藏族人民必须的生活用具,又具有装饰作用。因嘉绒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割肉、切酥油、吃手抓肉、血肠、肉肠等无处不用刀,所以藏刀与藏族人民形影不离。
结束语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生活情趣及审美观的展现。在当今人类意识到自己所造就的文化艺术时,不难发现藏族服饰的独具特色,它的雍容华贵、美观而大方,让世人为之叹服。


(责任编辑:博洛•措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