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梭磨大峡谷


 杨素筠


           由成都沿317国道上行过米亚罗穿鹧鸪山隧道,出西洞口下山,即进入马尔康梭磨大峡谷。“梭磨”藏语含义为“岗哨多”,又有“帝王之梳篦”之称,地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境内,历史上是嘉绒藏区冲口,在古代多设为要塞和关口,因峡谷两岸的崖壁峭立而成为獈口,这段长达100多公里的峡谷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


  发端于九曲黄河第一弯、流淌于长江流域上游的梭磨河,从高原的草甸,再到长长的峡谷,成就了梭磨河两岸四季不同的风光。春天,杜鹃绽放,娇艳美丽;夏日,万树吐翠,林木葱茏;秋天,群峰退绿,层林尽染;冬日,雪花飘飘,银装素裹。

  梭磨大峡谷依然如一百多年前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在她的《长江流域旅行记》(红音译伊莎贝拉在阿坝的部分)书中描述的一样:“这里的峡谷风光让我联想起美国洛基山脉峡谷风光一些最美的景色。而这里茂密的落叶树林,开满鲜花的树丛,悬挂的枝叶,各种不同的植物以及树上悬挂的足有5英尺长的翠绿松萝使这里的景色更胜一筹。”“我们见到的是一座紫罗兰色与金色交响辉映的巨大城堡,这里就是这个美丽地方的首领梭磨土司的居住地。”如今,在峡谷里,我们依然看得见绿色的松萝,体味得到植物吐露的紫罗兰色的芳香,还有那些镌刻着沧桑岁月的人文印记。           

       峡谷中岁月的厮守

  在梭磨大峡谷的卓克基境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气势恢宏的土司官寨——卓克基土司官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本土摄影家庄学本用他的镜头拍下了卓克基土司官寨内欢跳锅庄的宏大场景,并刊发于当时的《良友》《中华》杂志,第一次将这深涧大壑之中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公诸于世。

  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土司官邸气势恢弘,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结构,民居建筑与宗教建筑相结合,呈现出城堡式的建筑形式。

  1984年,沿着《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足迹一路走来的美国又一作家索尔兹伯里,看到卓克基土司官寨时,将其誉为“东方建筑史上一颗明珠”。这座官寨理所当然的是一颗明珠,它让汉民族建筑和藏民族建筑两种建筑语言在这里长久而平等的对话;它让居家的实用与庙堂的宏大两种思想在这里长相厮守;它更让生活功能与府邸公干两大主题相辅相成。几百年来,它经历了17代土司执政的风霜岁月,接受着梭磨河水的洗礼。

   土司官寨,见证了19356月,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会师后的一方面军和部分四方面军将士抵达卓克基土司官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入住官寨。毛泽东称赞这座布局精巧的官寨为“古有郿坞,今有官寨”。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自遵义会议以来规格最高的政治局常委会议;在这里,红军大学在松岗正式复课;在这里,藏族人民倾其所有,用青稞和牦牛诠释了中国革命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这里,涌现出了天宝、沙纳、孟特尔等许多优秀的藏族青年……

   1286年卓克基土司封制后,在茫茫的雪域高原群山的怀抱中,有这样一个古朴的嘉绒藏寨,犹如一座具有悠远历史的古堡,安静地坐落于壮丽无比的云水之间。寨前缠绕着从梦笔山流淌而来的纳足河和梭磨河,湍急清凉的河水流到寨前汇合后变得平静又舒缓,古寨有了碧波轻荡的灵气,寨后白云缭绕的察柯寺圣山又仿佛是镶嵌在云水之间的一颗硕大而绚丽的珊瑚。这就是紧临卓克基土司官寨的西索民居。

  近读西索古寨,嘉绒藏族工匠们鬼斧神工般的建筑技艺令人赞叹,少量的黄泥黏土却能将大大小小的石块精确巧妙地紧紧咬合在一起,把建筑者的审美理念、精湛的技艺和嘉绒藏族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许多碉房有着二三百年历史,徜佯于青石板的石径上,慢行在片石堆垒而成的寨房中,你仿佛穿越时空到了昨天。那释读岁月的青石板和达旦轮寺七百年来不绝的诵经声是在述说着古寨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西索藏寨和所有嘉绒民居一样,民居也是“垒石为室”。这三、四层的建筑物,底层为畜圈,二层以上为人居用房,最上层为经堂,充分体现了嘉绒藏族“神”“人”“畜”三界共处的思想。窗框均装饰着嘉绒特色绘画,房顶盖着石板或红瓦,寨子内横来直往、穿叉交错的青石板小道蜿蜒曲折。石头建筑与蓝天白云、高山流水、田园森林等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奇特的符号,清晨一座座碉房上袅袅的桑烟给寨子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山水间的神性魅力

  也许是神灵特别眷顾这个峡谷的的原因吧,这里的山水之间充满了一种神性的魅力。

  在梭磨峡谷的中部北岸,距离卓克基土司官寨3公里、海拔3000米的山顶上有一个叫做毗卢遮那的圣窟。那里林木森然,鸟语花香,云蒸霞蔚,上百种飞禽走兽出没其间。

   这里是当年毗卢遮那和他的弟子宇扎宁布修行的圣窟,毗卢遮那是唐代吐蕃王朝赤松德赞执政时期的大佛学家、大译师。大师在安多、嘉绒方言区传教弘法时,看见峡谷中的人们“煨桑,礼佛”,一派吉祥,便在此闭关修行。

  这里也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嘉绒地区苦行修持过的圣窟。在阿旺伦珠达吉所著的《仓央嘉措秘传》(庄晶译)书中曾说,一个叫噶曲迦的老丈告诉仓央嘉措“在这里山上有两处叫做‘灵验岩窟’的禅窟,上下各一处,白若大师和弟子宇扎宁布,曾在这山洞里住过,上面那个洞府传说莲花生大师(乌仗那大师)曾居临其中”。在书中也有仓央嘉措对这段经历的描述:“探寻去羌地的道路,但未成行。改向嘉绒方向走去,到了一个叫噶甲的寺院。这庙属于白若派(即指白若杂纳),附近有个白若杂纳大师住过的岩洞,十分雅致,我就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在此功力很有长进,祥异之兆迭次出现”(据传说和圣窟高僧介绍仓央嘉措在此修持多年)

  紧挨卓克基西索山脉,有一座著名寺庙——察柯寺。说到察柯寺,一定会提及察柯阿旺扎巴。生于小金两河乡木城村的阿旺扎巴,入西藏随宗喀巴大师学佛,学成后大师赐予他佛珠一串,他便许下宏愿:要建108座寺庙以弘扬佛法。他一路东进,到马尔康大藏寺时修得108座寺庙,功德圆满,遂于1414年整装回归故里。行到卓克基纳足村台地时,多年相随的骡子长卧不起。阿旺扎巴发现有吉祥之兆,便在这儿修筑了察柯寺,长期闭关修炼。

  马尔康地区的藏传佛教,外地人称为“喇嘛教”或者“西藏佛教”,传至19世纪或者20世纪,像噶当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格鲁派以及本波教均在境内各有僧团寺院。马尔康境内容纳了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因此,马尔康又被称为“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朝圣的好去处”。大藏寺、昌列寺、草登寺、察柯寺、罗尔伍朗寺等藏传佛教寺院鳞次栉比地坐落在群山之间,飘扬在风中的经幡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美好的传说。

  也许,所有的解读都是牵强,必然,所有的走过都会留印记。清丽的山语树言,纯粹的古宅老屋,高山峡谷的松萝,长征驿站的记忆,毗卢遮那的仓央嘉措,察柯寺阿旺大师的拐杖柏,梭磨大峡谷的歌声都知道轻风丽水飘过的滋味,梭磨大峡谷或许就在这轻风丽水的神秘中等待你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