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嘉绒锅庄的历史渊源、形式和内涵特征,并对嘉绒锅庄舞的社会功能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研究。这将增进人们对锅庄舞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对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关键字]嘉绒锅庄舞;社会功能;现实意义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人们对藏族人能歌善舞的褒奖。在藏区歌舞活动十分普遍,不仅在节假日您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藏族歌舞表演,就是在平时您也可以在广场上、在草原上、在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跳藏舞、唱藏歌的场面。藏族舞蹈有很多种,每种舞蹈都自成体系,风格各异,其中“锅庄”舞的表演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是藏区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嘉绒锅庄舞社会功能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嘉绒锅庄舞变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HT4"HB〗       一、锅庄舞的历史溯源〖HT4"SS〗

藏族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清时中原文人对锅庄是这样描绘的:“珠串珊瑚松耳装,衣裁氆氇獭皮镶。歌声趿沓嘲兼谑,舞态回环抑复扬。前饮后升娴揖让,子倡女和凛趋跑。莫言夷俗无风味,朋酒羔羊举若狂。”

据史料记载和藏学专家推论,锅庄的起源可上溯至公元七世纪之前,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时期的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唯《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携众宿居。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捏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适应恶劣环境。

关于锅庄的起源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西藏拉萨修建大昭寺竣工时,格萨尔王命令所有的观众围着寺庙欢歌,延续下来成为一种圆圈舞。另一种说法是藏族的房子中间设有灶房和三脚架,大伙围起来跳,“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的一种舞。

〖HT4"HB〗       二、独具魅力的嘉绒锅庄〖HT4"SS〗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因素,嘉绒藏族,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虽然和整个藏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语言和生活习俗上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包括歌舞和其他藏区也有所区别。

嘉绒藏族的锅庄叫达尔嘎,十分有名,素与“西藏踢踏”、“巴塘弦子”、并称藏地三大歌舞。在嘉绒藏区,几乎没有人不会跳锅庄舞的。从古至今,锅庄是藏族最受人们喜爱的舞蹈,逢年过节要跳锅庄,欢聚嫁娶要跳锅庄,就是平时酒酣耳热时,一声吆喝,人们也立刻手拉手跳起锅庄。一跳起锅庄来,常常忘记了忧愁,也忘记了时间,往往通宵达旦的跳。

嘉绒锅庄,在形式上有大锅庄和小锅庄之分的。大锅庄,嘉绒话叫做“达尔嘎底”或“嘉尔青尕”,即清史中音译的“大拉噶地”,是专门用于较为庄严和喜庆之事时跳的舞蹈。土司、头人家有如新土司、头人登位,婚娶,新建筑落成,以及迎、送贵重客人和一些重要节日时,都要跳大锅庄。大锅庄庄重、热烈。在空旷的坝子上或达官贵人的院子里,一堆篝火映红了周围的一切,咂酒坛诱人的香气四处飘逸。当领舞者率领着几十甚至数百人缓缓起舞的时候,他手举着结有鲜艳红绸的串铃,随着铃声的响起,庄重舒缓的歌儿唱起来了,参加跳舞的人伴着铃声、歌声的节奏,缓慢而庄严地抬起了舞步,男女歌声此起彼伏,人们手牵着手,脸上表情庄严,仿佛正沉浸在一种神圣的境界。

大锅庄,基本上是专司颂扬性质的固定舞蹈,许多歌词的大意,再也不是表现某种理想的纯民间舞蹈了。比如近代嘉绒地区的大锅庄,唱词一般都有固定的程序,先跳一段颂扬吉日的舞蹈,歌词大意为“今天是个好时光,是个欢乐的日子”,接着就是颂扬这场舞蹈所要颂扬的对象,如果对象是土司,就唱“××呵,你像鹰、像虎一样勇猛,你御外敌,把吉祥、幸福带到人间。家乡乐呵,国力强,普天之下谁能比”。再往后,才可以歌颂田产牛羊、宫殿房舍等等。由于大锅庄典雅、庄重,现在也受到人们的喜爱,每到重大节日,许多地方都要组织跳大锅庄。

小锅庄,嘉绒语称为“达尔嘎仁”或“阿结尕”,相对大锅庄而言,小锅庄更显得自由奔放、 热烈明快。小锅庄是在大锅庄的基础上产生的,时值今日,它仍是藏区最普遍的舞蹈。不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可以跳。小锅庄歌词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基本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练出的富有情趣的内容。锅庄词既有抒发内心感情的,也有歌颂自然风光的,还有含有讽刺意味的诙谐词句。

跳小锅庄时用不着专门生篝火,也用不着换上节日服装。劳动之余或闲耍时,几个人一高兴,拉起手就可以热烈地跳起来。唱完一曲之后,可以用吆吼代替歌声,也可以不唱歌,只默默地配合着。由于小锅庄极为奔放热烈,情绪很容易感染人,只要有人跳起来,旁观的人是很难抵御它的诱惑的,即使有不会跳的人,也忍不住要加入锅庄行列。虽然举手投足显得笨拙,不合谐,也绝不会产生难为情的感觉。相反,一旦加入锅庄行列后,情绪立即高涨,忘掉了一切,进入一种欢快狂放的情绪之中。乾隆平定金川以后,一些被委派到大、小金川作官的文人对锅庄作了大量记叙,如《金川琐记》载:“俗喜跳莴庄、嘉会日里,党中男女各衣新衣,合包巾帕之属,整家所有杂佩其身,以为华瞻。男女纷沓连臂踏歌,俱欣欣有喜色。腔调诘倔,无一可解。然观其手舞足蹈,长吟咏叹,又似有一定节奏。”

嘉绒‘锅庄’舞是嘉绒藏族社会生产发展的缩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嘉绒藏族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两百年来,马尔康、丹巴、理县米亚罗一带成了嘉绒文化保留得最完好的地区,跳锅庄的习俗,从未受到影响,锅庄也长盛不衰。马尔康县也因此有了“嘉绒锅庄的故乡”的称号。

〖HT4"HB〗       三、嘉绒锅庄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HT4"SS〗

千百年来,嘉绒地区的锅庄舞步不歇、歌声不止,一代一代能歌善舞的嘉绒人传承着祖先的歌舞,让锅庄得以源远流长。

〖HT4"K〗(一)嘉绒锅庄的传统社会功能〖HT4"SS〗

锅庄舞的舞蹈语汇极其丰富,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锅庄舞积淀着藏区原始先民的心理意识,它融和了藏区先民们创造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原始文化内涵。

1、传承民族民间知识和文化

嘉绒藏区民众总是喜欢边干活边唱歌,使劳动富有节奏感、动作轻松舒展、彼此配合协调,从而减轻疲劳,使劳作不致于过份单调枯燥。锅庄舞与藏区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紧紧相连,生活中的撒种、拔草、收割、打粮等劳动动作,都能在锅庄舞中寻觅到其身影。除了物质生产知识的传递外,锅庄舞还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等精神生活方面的知识的功能。在人们跳锅庄时所吟唱的歌词中,有讲述藏族古老历史的;有歌颂土司、活佛、以及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丰功伟绩的;有赞颂山川河流、大地物产、日月星辰、宇宙乾坤的;有表达男女爱情,盼望相聚相爱、永不分离美好愿望的;有祝福天地长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家乡昌盛、人人幸福的;还有讽刺伪君子,教育人们善良和正义的。锅庄的唱词极为丰富,包含了很多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通过舞蹈形象生动地被保存了下来,让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2、娱乐怡心的社会功能

“锅庄”舞具有较强的自娱和娱人性。所谓自娱是通过舞者的身体运动来达到宣泄情绪、欢娱身心的效果;而娱人是给外界观众的满足,用舞姿来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探寻舞蹈的本质,人类最早产生舞蹈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关,手舞足蹈首先是情绪引起肢体情绪超出一般的寻常范围,肢体也就不按常规运动,而要将有关的躯体细胞活组织的“智慧”唤醒,通过肢体的相对解放而自娱,最后达到心理平衡。人们的感情在高度激动之后就手舞足蹈起来,这在象锅庄舞这一类原生态的舞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丰收时节要欢舞,婚嫁喜庆要欢舞,狩猎归来要欢舞,盖了新房要欢舞,节日庆典要欢舞......只要是喜庆的时候,都要跳起锅庄自娱怡心。嘉绒藏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过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娱乐方式少,对传统藏区民众而言,跳锅庄是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当人们处于劳苦郁闷之情时,也需要通过肢体的相对解放来宣泄、释放不良情绪,从而调节情感,这是跳锅庄实现自娱的另一方面。

在嘉绒藏区,许多跳锅庄的大型活动都与民族节日相联系,而节日又多与农牧业生产的节令有关,如转山会、惹木钮节等,这些根据农牧业生产的节令而形成的节日一般都是在紧张劳作之前或辛勤劳作之后的空隙,其本身具有调节劳逸的性质。在嘉绒地区,有些节日跳锅庄具有春耕前的祭祀祈求之意,如嘉绒地区的转山会,祭神祈福游山拜佛,求得丰收和兴旺。当然,这其中就含有耕种大忙前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与的美好春光的郊游狂欢之意,人们尽情放松、娱乐,然后以充沛的体力、精力和积极的情绪投入忙碌的劳作之中。辛勤的劳作告一段落后,人们又通过节日的歌舞来松驰紧张劳动后的身心,放松劳累的肌体来进行劳逸调节。如七月,嘉绒地区的惹木钮节,人们来到风景如画的野地里架起帐篷,欣赏山花美景,喝青稞酒、跳舞、唱歌,尽情玩耍。到了丰收时节,人们经过一年的劳累后,看着丰收的果实,通过节日的欢舞,调节紧张劳作后的肌体,抒发自己的愉悦之情,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感谢神灵祖先的庇佑和赐与。锅庄舞的娱乐功能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凸现,在藏区传统社会中尤为突出。

3、审美功能

舞蹈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貌,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外化形态。审美意识是人类意识中较高层次的部分,在人类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实践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同一个民族因为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环境中,使用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经济文化氛围,具备共同的心理素质,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意识。锅庄舞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意识。舞蹈是美的创造,它通过人的形体动作创作出美的形象,给人以美感,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锅庄舞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锅庄舞中的很多动作是模拟孔雀和鹰的。鹰在藏区被奉为“神鸟”,在藏族民众心目中,鹰代表了一种勃勃向上的形象,它的性格坚强、高傲,受到藏族民众的尊敬;鹰的形象表现了藏族民众轻视肉体、重视灵魂的观念,它是藏族男人坚毅,超拔精神的化身。锅庄舞以一种身体的语言去表达和交流了这种精神特质,呈现出无以言表的美感。跳锅庄时男性肩背的俯仰与扭动、腿的蹲曲和拉拧,以及舞蹈队形的移动变化都显现了高原的厚重和悠远、藏族男人的坚韧与强悍,在有些舞蹈头盔上还插着一些鹰羽,表达着群体的审美知觉和审美理想。

4、部落凝聚力功能

嘉绒锅庄是团结友爱和凝聚力的体现。如果沿着历史的长河往源头追溯,锅庄舞在古代是部落凝聚力的一种体现,有一首古锅庄舞的歌词是这样唱的:

〖HTK〗〓〓蓝天是那么高远,

〓〓星星在天空闪烁,

〓〓太阳和月亮放射光芒。

〓〓山峰是那么高峻,

〓〓雄鹰在天空飞翔,

〓〓停歇在峭岩之上。

〓〓我们生活在这里,

〓〓父亲母亲和儿女,

〓〓过着和睦的生活。 〖HT〗

听着这首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古歌。由于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使舞蹈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他们或手拉手,或手搭在旁人的肩上或腰间。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彼此联系,使自己得到社会承认,从而强化自己的群体性和归属感。在遥远的古代,地处雪山峡谷之中的嘉绒藏族部落,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们在河谷和平旷的山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除了四周高峻的山峰,他们抬头只能望见蓝天和星星、月亮、太阳,他们羡慕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鹰,也渴望自己能平安和睦地生活。由于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迫使部落的人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帮助,抵抗各种自然灾害和外部落的侵扰。这种全寨子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集体舞,正反映了古代藏族的实际生活心理的共同需要。

〖HT4"K〗       (二)时代赋予嘉绒锅庄新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HT4"SS〗

1、提高现代人们的生活品质,突出了锅庄的健身功能

“锅庄”舞既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体育手段。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锅庄”舞的社会功能不断被拓展,其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为“锅庄”舞在健身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嘉绒锅庄作为藏族传统娱乐活动项目,其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生活。动作多模拟动物形态,如“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注重姿态的情绪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剽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全部舞蹈动作都以肩背带动全身,显得奇特多趣,耐人寻味。舞时,众人围成一圈,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开始时男女分别拉手成圈,轮班唱和,甩脚踏步,唱完后齐声喊“哑”,顿时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锅庄舞与其它民间舞最大的不同是:肢体同边走,左手左脚,右手右脚,胸前晃手跳跃,前顿步接左、右翻身,顺手顺脚(同边手足)。腿部整个动作都是屈膝、下蹲,显得稳重粗犷、健美有力,这些扭、转、屈、蹲等动作组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的密切配合,能提高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锅庄”舞活动老少皆宜,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状况的人,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速度、幅度和练习时间来调节运动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是一项适应面广、开发价值大的全民健身项目。

而今,在很多藏区,锅庄己同流行于中国许多城市的各种健身舞一样,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方式之一。在马尔康,活跃着“阿坝州嘉绒原生态锅庄协会”和“马尔康老年协会锅庄队”两支锅庄队。每逢节假日,人们身着美丽华贵的民族服饰聚在一起,和着优美的舞曲翩翩起舞,其乐融融。由阿坝州嘉绒原生态锅庄协会承办的“广场天天锅庄”活动,更是男女老少、城乡居民每天必去的场所,每到傍晚数百人在广场欢聚一堂、酣畅漓淋的演绎古老的锅庄,成为高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一切既折射出藏区传统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又显示了锅庄舞新的生命力所在。

2、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元素,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大门,闲暇己被普通民众所享有,并且日益构成人们生活经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民族文化特色”己成为藏区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一大亮点。

嘉绒文化不同于其它藏区文化,它是具有鲜明嘉绒地域特色的走廊文化。这种独特的走廊文化对于钟情于神秘的雪域藏文化的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而巨大的诱惑力。从旅游文化来看,嘉绒文化中既有西藏雪域文化的神韵,又有西藏文化所没有的多元复合文化的绚丽风采,这种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使嘉绒旅游文化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优势。马尔康是保存嘉绒藏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最完善、最多样化的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锅庄舞的地域性、民族特色和互动参与性是它作为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优势。不管是观看或是亲自参与体验,人们都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雪域高原藏族文化的真谛、体味藏族民族风情,获得身心愉悦,满足了游客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也给游人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影响,让人在回味中产生流连忘返的感觉。

3、保护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功能

民族服饰是体现本民族特征的符号,由民族传统及各民族差别而形成的服饰符号是民族最鲜明的标志之一。

嘉绒藏族服饰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服饰别具特色,用料、工艺、样式十分讲究。但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步深入,生活空间的扩展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服饰作为族群之间以及个人在社区环境中的区别性等社会功能逐渐弱化。传统服饰质料厚重、结构繁复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导致平时嘉绒本民族的服饰中老年人穿戴的多一些,年轻人由于现代装轻便、省事、时尚,款式多样,符合审美愿望和求异心理,受到广泛喜爱。

虽然这样,但是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跳锅庄的时候,男女老少皆会穿戴一新,犹如盛大的服饰展示表演,亮丽的文化风景让观者过目难忘。在嘉绒藏区人们的心中,跳锅庄舞是一种隆重的聚会,非常注重礼仪,服饰装束也很讲究。豪放富丽、飘逸潇洒是嘉绒藏族的服饰特色:男士身着藏青色的、深红色的、金色的、用水獭或虎或豹皮镶边的藏袍,头戴松皮帽、金丝毡帽(夏季盘扎红头绳),颈项上挂名贵的九眼珠、珊瑚珠项链,胸前佩着银嘎乌(装有佛经、佛像的匣子),脚踩红头皮藏靴,斜背嘎乌、腰悬各种银质佩饰;女性佩戴更为华丽,头上绣花方帕饰金银头箍和珊瑚头珠,身穿黑色为主体的,还有绛红色、青色、白色的长对襟衫或短的衬衣,下垂彩色百褶裙,脚踩红头藏靴,胸垂银色嘎乌、玛瑙珊瑚项链,腰系金银腰带,下悬錾花银包、银链等精美银饰,舞蹈时银饰随着轻快的舞步发出清脆悦耳的撞击声。衣饰并非要求一致,而是根据各自富有的程度而定。大型锅庄表演往往是人们露富的场合,人们会把自己保存多年、甚至把平素不肯示人的传家宝拿出来亮相,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文物。

穿着盛装跳锅庄,是个性、力量与美丽的完美结合。跳锅庄舞又起到了服饰文化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的功能。

4、开发了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民族地区保护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契机。而民族地区蕴藏的多元的文化资源成为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支持。

在嘉绒藏区,锅庄舞已经在某些学校,部分取代了过去的课间操,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在校锻炼身体的方式之一。在嘉绒藏区的大部分乡村小学、城关小学、民族中学、民族师范学校已开始用有地方特色的锅庄舞进行课间锻炼,同时不定期进行锅庄舞的比赛。在民族寄宿制学校里,远离父母的孩子在周末跳起家乡的歌舞,是多么愉悦和投入,孩子们的神情常常让你感动。锅庄舞的传统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父母长辈传授到学校老师传授。锅庄舞引进学生课堂增进了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持、自制能力及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锅庄舞进入学校,标志着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我国课程改革的新走向。

如今的锅庄舞已经走进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如2003年3月西北民族大学就成立了大学生锅庄舞协会,之后合作民族师专藏语系也成立锅庄舞协会,西藏大学举行锅庄舞比赛。通过引入锅庄舞,校园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还弘扬了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并发挥了对学生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可以说,嘉绒锅庄舞成为一种课程资源是藏族历史上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HT4"HB〗       四、保护、挖掘、传承嘉绒锅庄的几点建议〖HT4"K〗

1、政府重视、加大投入力度。〖HT4"SS〗

嘉绒地区人们喜爱在重大节日或喜庆时,跳锅庄抒发情感和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为此民间自发组织和政府扶持相结合,重点打造嘉绒地区的重要节日。如马尔康的嘉绒锅庄节、丹巴的嘉绒风情节、“惹木钮节”等等,借鉴兄弟民族节庆的开发模式,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加大规模,努力将各地方的锅庄节打造成民众参与广、时间相对固定、影响力大的精品节日。

〖HT4"K〗2、锅庄的传承从小抓起。〖HT4"SS〗

加强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播,创编以嘉绒锅庄为原型的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统一的地方《校园锅庄》,舞蹈的舞步、舞姿、韵律随时代发展而可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并取得长期效应。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定期除了在校内举行锅庄比赛,在各学校之间也进行锅庄的交流比赛。

〖HT4"K〗3、加强嘉绒锅庄传习中心的扶持和管理。〖HT4"SS〗

嘉绒的部分地区成立了嘉绒锅庄舞传习中心、锅庄协会、锅庄表演队等等,这些组织在成立的初期就是本着开发、挖掘、传承的宗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最初的宗旨渐渐放在了第二位,积极热衷于对别的东西的吸收,结果有点本末倒置和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由此,每年应该有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下乡收集原始资料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行传授,每年有新的东西汇报表演等,旨在传承、发展锅庄的目的。

〖HT4"K〗4、加强地区交流。 〖HT4"SS〗

嘉绒过去是十八土司属地管理范围,现在属阿坝州的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的丹巴地区、雅安的宝兴地区等,各地由于受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锅庄基本形式不变,但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和招牌,应该加强锅庄文化的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仅把锅庄节办成地方特色节庆,也让它成为整个嘉绒地区的盛会。

嘉绒锅庄是一股博大淳厚的民族之魂在高原弥散,嘉绒锅庄的永恒苍凉和厚实的文化积淀,已溶入高原人的血液之中,这份情感是人们心灵永恒的家园。



〖HT4"H〗[参考目录]〖HTW〗

[1]蒋永志. 文明的背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汪桂花.藏族锅庄舞的特征及价值刍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张晓明.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科园月刊 2010年第11期

[4]李玉琴.嘉绒藏族服饰.西藏研究. 2009年05月

[5]龙藜.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6]周瑾.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7]庄春辉.浅析藏族锅庄舞蹈艺术 .中国西藏网2011-04|

[8]毕研洁.体育视角下的藏族锅庄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



〖HT4"H〗[作者简介]〖HT4”K〗达尼.俄玛塔,藏族,现任 阿坝州文化馆群众文艺部副研究馆员,阿坝嘉绒研究会会员。〖HJ〗〖FL)〗〖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