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锅庄—民族文化中一朵奇葩

余 斌


摘要,文章从嘉绒锅庄的形成演变至今,其历史文化内涵,歌词内容,表演形式,服饰特征,锅庄种类来阐明嘉绒锅庄的唯一性和独特风格。

关键词:嘉绒锅庄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物质相溶合的共同展现。它包含了民族的历史创造,文字语言、宗教信仰,雕刻建筑、编织刺绣、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农耕劳作等内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独特的风格。

生活在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沿岸的嘉绒藏族,是藏民族中的一个支系。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与其它藏族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不同。

一、嘉绒锅庄名称由来

嘉绒是因嘉摩绒墨尔多神山而得名。嘉绒地区,范指神山四周方沿数百里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能讲藏语方言—嘉绒话的人群,人们通常把这一人群叫嘉绒藏族。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叫法:“嘉绒娃”。

以马尔康为中心(本部)的嘉绒地区,境内多高山峡谷,森林茂密,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资源重多,人文历史优久。民族民间传统风俗礼仪厚重,人民热情好客。全地区民族文化风气盛行,艺术种类繁多,群众能歌善舞,吹拉弹唱,加之神密的宗教文化无处不在,就使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嘉绒锅庄(舞)就是这片神奇土地上绽放的一朵奇葩。

锅庄,是指流行在这一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传流歌舞。当地嘉绒方言叫“达尔嘎”。汉语叫锅庄。锅庄,其实是藏族民传统歌舞“果卓”的异音化。这种舞蹈形式是围圈而跳,男女对唱齐唱,人数不居,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跳时,场面十分壮观。此舞在整个藏区都十分盛行。通称“果卓”。嘉绒地区统称“锅庄”。另外,在民间此舞因地名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如“四土锅庄”、“马奈锅庄”、“五屯锅庄”、“吉斯锅庄”、“尧碛锅庄”、“丹巴锅庄”等。其中,尤以“四土锅庄”、“马奈锅庄”最负盛名。

二、嘉绒锅庄的形成和演变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经过千年的演变进化,从猿人变成初级阶段的人,他们群居生活,集体守猎劳作,共同抵抗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害。用集体的力量保护人类自身。后来,人类群居逐渐变成了一个个有血缘关系为一单位的群居群,这多个的群居群就构成了人类的初级社会,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飞跃发展,各群体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事,也可集中所有群体去共同完某一件事,每当获取大量食物归来后,大家会共同享用。与此同时,他们也会为此次收获成果,欢呼狂叫、手舞足蹈,甚至模拟鸟兽的各种声音和动作,有节奏的往返吼着跳着,以示庆贺胜利。这样,后来人类就将这些高低不同的吼叫声和有不同节奏的动作叫做最原始的音乐和最原始的舞蹈。人类共同创造了原始的文化艺术。

随着人类原始音乐舞蹈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利用歌来驱除疲劳,用舞蹈来展示欢乐,他们群起而歌,群起而舞,或围圈而跳,或杂散而动,随着火进入了人类社会,由生吃变成熟吃,用火取暖照明。夜间,人类可以围着火堆,吃睡、唱跳,原始的圈舞就逐渐形成。嘉绒地区也同其他人类居住的地区一样,发生着同样的演变,进化……,原始的圈舞—锅庄雏形逐渐形成。

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演变,出现了社会分功,出出了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现象,人类也开始了阶级的分划,劳动的分工,文字语言的创造发明,简单的文艺思想在人类头脑中逐渐产生,有思想内容的文学艺术也随之而行成,嘉绒锅庄也开始由雏形演化为有一定的简单的思想内容,有一定形式的群体性舞蹈。

清乾隆年间,土司统治时代,嘉绒锅庄就发展演变到了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颂扬性、赞美性、祝福性、批判性;表演形式更程序化,完整化。跳嘉绒锅庄在整个嘉绒地区十分盛行。

清同治十三年(1887年)的《章谷屯志略》一书中就记载有:“夷俗,每逢喜庆辄跳锅庄,自七、八人至一二百人,无分男女,附肩联臂绕径而歌,所歌者数十百种,首尾有完局。其中所锅庄在人变换之巧拙,其语有颂扬者,有言日月星辰者,有论阴晴风雨者,有念稼墙之艰难者,有谓织 之辛勤者……,有男女相爱悦者,有互相赠答,有互相讥讪者……”等史料。可见在当时,嘉绒锅庄已发展到一个顶盛的时期。

民国时期,嘉绒锅庄依然是嘉绒地区民间盛行流传的歌舞。其歌词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由于这片土地地理位置处在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汇处,所以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幅射,文化交融,就使这里的文化内涵带有强烈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加之民族之间的同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文化演译与积淀,使其这里的文化艺术更具独特风貌。嘉绒锅庄象羽翼斑斓的大鹏展翅羽羽生辉。

解放后,嘉绒锅庄在内容形式上有了一个更新的发展。这里的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剥削制度,当家作了主人,心身得到彻底解放,他们可以高声大胆地唱出跳出心中的爱与恨,欢与乐。同时编写了大量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民族大团结,歌颂新生活,具有新时代内容的不同风格,节奏明快,曲调优美高亢,步伐多变的现代人喜欢的现代流行锅庄。此锅庄的产生,扩大活动范围,扩大了民族群众参与范围。是在原传统锅庄基础上发展变化了的民间流行歌舞。目前,这种现代锅庄已流行到全国各地,影响着人民的精神世界,连接着各族人民的友谊。

三、嘉绒锅庄的舞蹈形态动律及服饰特征

嘉绒锅庄,形态独特,独树一帜。在民间享有“巴塘弦子,西藏踢踏,四土锅庄”之美誉。除了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传播外,还具形式独特,舞风别致典雅,歌词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高亢,舞姿豪迈庄重,舞步敏捷多变的特征。

舞蹈动作,有踏步、扯步、横跨,下腰、下蹲、曲膝、含胸、顺摆、拉手、甩袖、搭肩等。这些舞蹈语汇的产生,主要原于本民族生活地点,日常生活习惯、宗教礼仪、劳动生产中的各种动作特点经过艺术升华而形成。如含胸、动作,是由于对神灵的虔诚膜拜下跪和对土司头人的尊重埋头致敬,以及平时埋头劳作长期形成含胸动作。顺摆劝作原于藏民族在宗教活动中,人群有转经堆(麻尼堆)的习俗,佛教一般按顺时针转,钵教按反时针转,信教群众围着麻尼堆从左向右旋转而行走数圈才会停止。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舞蹈动作。另外,嘉绒藏族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盘腿而座,常上山下沟挤牛奶,砍柴等各类劳动,就出现了下蹲,屈膝、前后扯步、下腰、横跨的生活动作,人们也将此类动作溶入锅庄中加以表演,形成优美的舞蹈动作动律。

歌词内容,有礼仪性、颂扬性、赞美性、祝福性、讥讪性等内容。

曲调音乐,锅庄曲调一般都在中央C左右4拍和2拍节奏最普遍,也有三拍节奏的,但很少,音乐旋律优美舒展缓慢,音符中常用b7和#4音,就形成了独特的嘉绒锅庄音乐风格,音阶多为由低音向高音走向再还原转换,尾音多下滑音,音乐节奏的不同,便行成了大小锅庄音乐特征。

大锅庄,嘉绒话叫“达尔嘎低”。跳时,开场前要举行隆重的“开坛仪式”。首先,在选定院坝中央,放上几坛青稞酒,坛口上拴上洁白的哈达,坛口内插上几根通心细竹杆(咂酒杆,吸酒用),然后请出德高望重的老人(只能是男性)开坛。老人口中诵扬祝词,手拿咂酒杆从坛内取出数粒青稞抛向天空三次以示敬天地神灵。开坛仪式宣告结束。大锅庄就在一位领舞者(国性)手持串铃(民间乐器)有节奏的响声中由数十个男女舞者组成的男前女后的圈队,在男女对应歌声中围圈缓缓起舞……。晚上跳时,场中央燃烧起篝火。

跳大锅庄时,有固定程序。开头必须跳吉祥锅庄《什登布尔让》,中间跳各种赞美性内容的锅庄,结束时跳祝福锅庄《扎西得勒》。这种前后固定,中间不论的跳法一直保持延续到现在。

大锅庄跳到一定的时候,领舞者可以更换,在交换位置和送交串铃时,前领舞者双手托起串铃,有礼貌的走到新领舞者的面前交上串铃更换位置,新领舞者再走到队伍前头领舞者的位置上,锅庄继续开始……。到一定时候,舞步由慢到快直到高潮。舞圈也由一个变为数个,领舞者在圈心中由顺时针方向变为反时针方领着舞队跳,又还原成一个大圈。跳锅庄就宣告结束。

小锅庄,嘉绒话叫“达尔嘎仁”,表演形式自由活泼。跳时,不择场地,不拘格式,作装不讲究,有圈形也有排形。有男领舞者,也有女领舞者。男领舞者手拿串铃,女领舞者手拿一张花帕,各站在男女舞队的前面,在铃声和对歌声起舞……

小锅庄,节奏欢快活泼,属民间群众最喜爱的自娱自乐性强的集体舞。歌词多为赞美性内容,也有讥讪风趣性的内容。

小锅庄是大锅庄的延继和发展,它丰富和增加了大锅庄的内容和形式。在马尔康党坝、金川马奈、集沐最流行。

现代流行锅庄。是专指解放后创作出来的大批保留传统锅庄形态,增加了新的歌词内容,新的音乐原素,新的舞蹈动作,现代化了的藏族流行锅庄。如西南民族学院学员们集嘉绒、康巴、安多等民间舞蹈原奏创编一套歌颂党,歌颂民族大团结,歌颂新生活的藏族流行锅庄。还有阿坝州的文化工作者们创编的阿坝藏羌锅庄,其内容和形式更是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溶合的体现,各民族团结的智慧的结晶。

现代流行锅庄的产生,使传统锅庄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发展了的民族文化艺术。

嘉绒锅庄除了别具一格的舞风外,其锅庄服饰也很独特,并且只有在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跳锅庄才穿戴。另外,锅庄服饰充分展现了这个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和精湛的制作方法。它们溶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宗教、会画刺绣于一体,创作出了绘灸人口,耀眼夺目,具有民族特色的嘉绒传统锅庄服饰,这里,就马尔康草登乡代基村的锅庄服为例来一阐述。

锅庄服饰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

(一)男子服饰

1、男子服装,男子服装最大特点是长、大,穿着方便。

袍子(外套)。用料十分考究,一般采用各色团花锻、紫红色氆氇呢来做。式样袖肥身长大、无领、无扣。衣服边沿镶有獭皮。穿时腰间栓一条彩绸带。

衬衫。其特点是横宽竖短,衣袖长,领高、领、肩、腋下三个部位有三个小园铜扣牢衣服。穿在身上给人以身短、袖长,颈短的感觉,面料一般用白、大红、橘红色绸子或彩锻,衣领、肩位至腑下的前襟镶有彩色边。

裤子。其特点是宽、短,以白色绸料为主。穿时,上半部份藏于袍内,下半部穿于靴子中。

帽子。嘉绒地区的男帽有三种:博士帽(外来),金盏帽又称“四耳帽”(整个藏区都流行)、狐皮帽(自制)。春、秋、夏季节和跳锅庄时多戴博士帽和金盏帽,冬天一般多戴狐皮帽。帽子面料均用呢子、金丝锻、毛皮、狐皮、按照各帽的样式特征而做。

鞋子,又称靴子。可分为传统鞋子和大众化鞋了。传统靴子,式样特点精美独特,鞋低采用素色牛皮、鞋帮用黑色牛皮,鞋筒用红色牛皮做面料毛毡做里子与鞋帮相连接。鞋鼻梁都是用红色牛皮条镶嵌在鞋筒的正中央,起点缀作用。跳大锅庄时,必须穿此样式的鞋子,在过去只有土司头人和土司的锅庄队员才穿此鞋。穿时,在鞋内放入一层干麦草起垫子的作用。鞋筒口用编织的花带系牢于膝盖部位。

2、男子装饰物

嘉绒男子佩戴的装饰物多在颈、胸、腰、手部位。

颈部,多佩戴用珊瑚、松耳石、九眼珠、翡翠等装饰物串成串的项链,其长到胸前,跳大锅庄时,可以戴数串顶链于颈部。另外,也佩戴金项链和银项链。

胸部,戴一个护身盒。嘉绒话叫:“嘎鸟”其形有方形、圆形和扁圆形,有双耳,质地以银子和白铜材料为主。盒面上雕刻有吉祥图案并镶嵌有红珊瑚和松耳石,护身盒的左耳上栓有数根彩色线编织的吉祥绳,盒内装有菩萨像、经书等。以求一身健康平安。

腰部系一条彩色绸带,腰后打结。带上串有做工精致考究的藏式长腰刀、短腰刀、打火镰盒、针线包。此四项装饰物也可以作日常生活生产工具来用。

手指部位,指部一般戴金戒和银戒,其形状很具本民族的风格,金戒银戒上还镶嵌有珊瑚、松耳石等装饰物。戒子大小不论,越大越显富贵。

手部,通常戴象牙圈、金圈、银圈。式样都比女性戴的大得多。

(二)女子服饰

1、女子服装

嘉绒藏族子女服装与其他藏区的子女服装样式差异很大,别具一格,特别是跳锅庄穿的服装,穿上使人显得雍容华贵、丽态万千。

女装分有:挂子、外衫、内衫、百褶裙、围腰腰带、垫围、鞋子鞋带。

挂子(背心)。用丝缎做面料,领和边用花氆氇和彩绸镶嵌,挂长致滕盖部。无扣敞穿。

外衫,又称长衫。衫长致脚后跟处。衫衣领口、袖口及胸襟和衫衣左方下方开夜处镶有金银丝缎边,衣衫里面沿衣边镶有天蓝色布料,有衣扣。但从腋窝以上的纽扣基本不扣让里面的衬衫领和胸襟显现出来。使服装形成一种多层次的感觉。面料多采用呢子、彩缎、氆氇呢。

内衫,其形身短,袖修长。多用白、红、粉色绸子或软缎做面料、颌口、袖口和胸襟都镶有彩边。领口、肩位、腋下有三颗小铜扣子扣牢衣服。

百褶裙,其形为膝盖以上到腰部成筒形,膝盖以下到脚跟为多褶扇形。筒形采用一种色彩面料来做。多褶扇形则是前后褶面料色相同,左右两边镶有三四条以上不同色彩的褶子。面料都彩用软缎、彩绸、彩布来做,穿在身上转动时,就像孔雀开屏,非常好看。

围腰腰带,一般多用黑色布料和金丝缎来做,剪裁成长方形。围腰部两端连着用彩线编织成各种图案的两条彩带。带尾端留有无数根彩须。围腰下方的两角镶有彩色锦缎做成的小三角作装饰。围时,将腰带系在腰后打一结。余下的部分掉在腰后,起装饰作用。

垫围,形状成三角形,多用彩绸彩布面料来做,等角边两端钉有两根细带子,用于栓在腰部,垫子的三方都镶有各色边子。

鞋子鞋带,鞋子又称靴子。采用素色牛皮做低,黑色牛皮做帮,红色呢料做筒,毛毡做鞋里子再用蓝色或黑色布料做筒边,鞋鼻梁用彩皮条镶嵌,缝合而成。穿时鞋筒口用自己编织的鞋带系在腿上。着装时,鞋帮以上全被外衫遮盖。

2、女子饰物

嘉绒藏族妇女的装饰物非常丰富,做工很独特,饰物精美繁多,佩戴讲究。分头饰、胸饰、腰饰和手饰几类。

头饰,分为头帕、头绳、头匝、耳环。

头帕用黑、紫、红色面料,剪裁成长约5尺、宽2.7尺,对叠后又重叠三次,就变成长约1.35尺,宽约0.85尺的头帕。黑色面料头帕制作时在布的两端用彩线绣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节日盛会跳锅庄时,常戴黑色头帕。

头绳,采用天蓝色丝线编成发辨形与头发尖相接,将头帕系牢于头顶部,剩下的彩辨则抛于头后。

头匝,分扁形,圆筒形和戒子形。用金、银加工成形后再在上面嵌上红珊瑚,松耳石珠宝,佩戴时将匝套入发辨上,再将发辨绕头缠,将头帕系牢。头顶戴扁圆形头匝,头的两侧戴圆筒形或戒形头匝。

耳环,用金、银打制成各种自己所需要的形状。传统式的耳环形状是,连耳处为一环钩环下连接一花,花的中心镶有一松耳石,花的下面又连接着一颗红珊瑚一朵银花一颗松月石一朵银花一颗红珊瑚一颗银珠即成。此耳环很具本民族本地方特色。

胸饰分项链、护身盒。佩戴时,挂于颈部,掉于胸前。

项链,分金、银顶链和珊瑚珠项链。金、银项链,将金、银加工成各种图形相连即成。珊瑚珠项链则是由数粒珊瑚珠用特制线串起,中间还夹穿一些九眼珠、松耳石,翡翠珠系牢即成。跳锅庄时,可以戴金、银项链和数串珊瑚珠项链。

护身盒,用银和白铜材料打制,盒形有方形、圆形、扁圆形,体积比男子戴的护身盒小巧得多。盒表面雕有各种纹路图案,盒面中心镶嵌有珊瑚珠和松耳石珠,再配上银链子或其它链子,连接盒子两端即成。通常护身盒与项链同时挂于胸前。

腰饰,分花腰带、银腰带、针线包三种。

花腰带,用彩色丝线或彩色棉线编织成各种图案花型,长约两米左右宽3至4寸,带的两端留有5寸左右的彩须,又将彩须编织成数根小辨子。佩戴时,彩带围腰2至3圈后栓于腰后,于下的1.5尺至2尺长的腰带和彩须掉于腰后拖至脚后根处。

银腰带,用银子或白铜做材料,加工成数个圆形表面有图案的银泡、铜泡、银勾,铜勾,再用红色牛皮或红色绒布做成4尺长左右,宽1.5寸至4寸左右的带子,带子的两端配上用银子或白铜打制成的带扣和带链,再将银泡或铜泡按等份镶嵌于带面上,带中间部位则嵌上长方形银牌或铜牌,牌的表面也有打制成的各种图形,并在上面镶嵌有红珊瑚珠和松耳石珠,栓在身上,使人显得华丽富贵。

针线包,用各种皮子做包身,再在包面镶嵌用银子打制成各种形状有图案的银片,银片表面再镶嵌珊瑚珠和松耳石珠作装饰,针线包一般挂掉在腰的左侧,包内装有针和各色线,针线包即是日常生活用品又是装饰物。

手饰,分手镯和戒指两种

手镯分金、银手镯和象牙雕刻的手镯。金银手镯,镯面上打制有各种图案,镶嵌有珊瑚珠和松耳石珠,象牙镯有单圈和双圈型,双圈的将并排加固,戴于双手腕上。

戒指,分金、银戒指,首先将金、银按各自需要,打制成各种型状,再在上面镶嵌珊瑚珠和松耳石珠,戒指可以戴在数根手指上。

以上整套服饰穿戴完备后,顿时使人显得雍容华贵,花团簇锦,仪态万千,多姿多彩,使人目不斜视……。

由于嘉绒锅庄服饰繁多,穿戴复杂,服饰厚重,跳锅庄时,就限制了舞蹈动作的展开,特别是大锅庄,舞蹈就呈现出了动作缓慢,舞姿庄重含肃典雅的风格。

综上所述,嘉绒锅庄以她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多变的舞风舞姿,与众不同的锅庄服饰,迎得了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民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有了民族的分类才有了各类民族文化。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也是发展和提高民族自身。民族文化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的基石和联系世界各民族的桥梁和纽带。保护、利用和发展好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中华民族文明,构建和谐的人类世界,民族文化功在千秋,利在人类。

嘉绒锅庄,嘉绒地区繁衍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绿宝后,正以她夺目的光华在民族文化百花图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