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播下革命火种——第三节:红色武装

为保卫已取得的胜利果实,打击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红军在四土境内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根据以往在老根据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迅速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武装,进行武装斗争,号召各族人民自己武装自己,“拿回番民自己的武装来联合加入红军,一同去打帝国主义国民党。”许多乡村先后成立“革命军”、“游击队”、“少先队”等组织。

为切实加强对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武装的指导工作,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指出:“在番民回民中,应当具体建立番民游击队、回民游击队、番人红军、回人红军、红色骑兵、人民自卫军等,不但领导他们打汉官、发财人,同时要领导他们打本族的反动土司头人和发财人。在斗争中扩大这些武装,应当发动大批番民回民参加红军……”

组建红色武装时,选拔具有一定觉悟和工作能力的优秀分子作为骨干,对其进行革命形势、发展前途、阶级、政权、有关政策等政治教育以及侦察、通讯联络、军事基本动作等军事训练。尤其加强对游击队、人民自卫军等组织的领导干部的培养、教育,尽可能的将其送入红军大学受训,系统学习“产生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基本原因和目前革命形势的存在”、“发动和领导群众的策略和工作方法”、“怎样组织党和发展党、领导党”、“游击队的必要的军事知识”等理论。对他们阐明只能加强对红色武装的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才能使游击队在政治上坚定起来,在运动的发展上措置裕如。要使游击队能够担负起这样伟大的任务,不仅必须给以上述的教育,而且在组织上要十分坚强巩固能够去赤化群众。”

而对于藏民中本身存在的武装组织,则规定:“对于番族中原有的武装组织,只要他赞助番族的独立解放,愿意打国民党军阀,我们可和他们建立有条件的军事同盟,派人到里边工作,逐渐转变他里边的领导成分,并加强对里边的政治训练。”

这些红色武装不仅是单纯的军事力量,也是开展地方工作的生力军、工作队,是乡村中聚集贫苦群众和积极分子的组织。通过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一 番族人民自卫军

1936年建于大金川流域。其队员主要为来自大金、卓克基、党坝、梭磨、绰斯甲等地的青少年。这支由天宝和金世柏等人率领的队伍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二次穿越雪山草地,担任着开路、断后、阻击追敌、当翻译、作向导等任务,在长征途中作出重大贡献。

二 番民骑兵连

1936年初,由大金省军委组建于党坝,后驻绥靖,又称为番民骑兵队。具有机动性强、耐力持久、长于奔袭的特点。部分成员由当地藏民中能骑善战者组成,孟特尔担任连长,红五军调派干部协助进行组训。后来随同主力红军西进康北地区,到达甘孜后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为番民骑兵大队。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骑兵大队和格勒得沙革命中央机关人员随右纵队北上。

三 游击队

1935年底至1936年初,境内卓克基、本真、松岗、草登等地先后组建游击队,基本建制为“各区成立一个独立连,各乡成立游击队一排人。”其主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消灭土司、地主反动武装;防止敌人小部队扰乱;分散敌人兵力,协助红军攻击;侦探敌军主力所在,破坏其企图;探明敌人占据地区及地形与道路,并报告了破坏敌人组织与交通或焚毁其粮食子弹;破坏敌人策源地及扰乱敌人后方,使其恐怖与疲劳;截夺敌人运输,停止和迟滞敌作战。

游击队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有战时作战,无战时训练或参加劳作。对队员进行革命形势、发展前途等政治教育和侦察、军事动作要领的军事教育。

卓克基乡游击队连长:康山•格西头,拥有队员100余人。

本真乡游击队队长:多波•长生,拥有队员100余人。

松岗乡游击连连长:伍阿回,副连长:格斗尔甲,拥有队员100余人。草登乡游击排排长:巴央

四 少先大队和赤卫军

少先大队和赤卫军是游击队的后备力量,主要由16至17岁的各族穷苦青少年组成。担负村寨站岗、放哨、守护要地、监管不法分子和从事革命宣传等任务。境内党坝乡建有少先大队,大队长为党坝•阿太;副大队长为木牙•古古,拥有队员300余人。

五 革命军

1935年底,党坝乡组建革命军,由木牙•古古担任组织部长;由天宝(桑吉悦希)担任青年部长。

  六 白湾石广东“穷人协会”

   1936年初,在红军的帮助下,白湾石广东村成立“石广东格甲大木”(即穷人协会)。全村621户中的49户村民参加了协会。拉玛培•罗尔伍和茸头•乒乒两人由群众推举担任协会负责人。经过群众反复酝酿,制定出协会的宗旨:反对土司的土地制度;反对搞利贷盘剥;反对不合理的度、量、衡;反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反对地主欺压百姓;反对富人以势压人。主张平等,不派寺庙粮款等等。协会成员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在红军撤离后,继续坚持斗争,在它存在的五年中,影响范围较广,达到松岗、脚木足等地,给予地主剥削阶级沉重地打击。协会每月至少开两次会议,中心内容为总结工作,强调团结。会议期间有人开小差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处罚。会议内容也是绝对保密,如有泄密者,立即开除协会。